早就想到阳朔感受一下那里的山水田园乐趣和民族风情,所以趁着这个假期,我携了老婆女儿一起于这个夏天来到了桂林。
过往的朋友曾跟我们提起:桂林山水的精华其实是在兴坪这一段。所以,在仔细的看过了地图之后,我决定从乘船杨堤启程。离开杨堤,迎面的是一座石峰航道,绝壁如被刀斧劈削,直插江潭。临水的崖壁,石钟乳色彩斑斓,似一条红鲤鱼,正逆水上游。这就是鲤鱼滩。船过不远处,有一青峰象大毛笔的笔尖,屹立江边,人们戏说是一位画家忘情点染漓江山水时遗留这里的,叫文笔峰。而每当水石相激浪花涌,
就更增添了他的动态美。
从文笔峰到画山,途中要穿越山奇水曲的二郎峡。真所谓“神奇景物疑三峡”(郭沫若)。夹岸的峰林,峰丛,酷似挥向苍天的重重剑刃,它不同于碧水映青峰的那种恬静和意境深远的美,而别具一种粗犷而雄奇的美。人在峡中漫游,不时会遇到轻盈的竹筏载着鱼鹰在江上穿梭捕鱼,成群的白鹭在江上来回飞翔,他们的目标也是江中的游鱼。这一切,为漓江绘写了美丽而动人的生动画面。
接着就到了画山--人们也称之为九马画山。它简直就是大自然在漓江上的笔墨奇观。是 大自然在漓江边向人们展示的梦幻般的壁画。它象一个浪漫主义画家把豪情注满笔端,挥洒自如地完成的一幅骏马图。遥看九马画山,隐约可见九匹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或回首云天,或悠然觅食。但游人想看清画中九马却非容易之事。据说当地老百姓从有关九马画山的传说中,引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民
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其实,画山骏马知多少?尽在游人心目中。
九马画山奇观向游人揭开了兴坪佳胜的序幕,而“奇峰接奇峰,碧波连碧波”的黄布风光,则把漓江游再次推向了高潮。船过九马画山,向右一转,经过大约半公里水程,便到达了黄布滩。这里江面开阔,碧水如镜,水波不兴,右岸七座俊秀的青峰象娴静的少女相依而立,倩影尽投江中,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秀美。当游船划破江面,水泛涟漪,倒影微漾,山峰依然,整个景色还是那么幽雅宜人。如果说九马画山
是天公醉时之作,那么黄布风光则堪称天公醒时之作。这样秀丽迷人的风光,很自然便演绎“七女巡江”等很多动人的传说来。
船离九马画山之后,就进入了兴坪古镇了。据说它有1700多年的历史。镇上有一座山,叫踩石山,登顶可远眺黄布倒影一带的风光。
之后,船继续顺流南去,右岸临江有一座峰,山石层层向上盘旋,就象一只大螺蛳,叫螺丝山。螺丝山后右侧有两座高低的山,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象一个披着青发的少女。山顶有一块岩壁白里透红,象少女的脸,俨然就象是少女在梳妆打扮,因此叫“美女照镜”或“美女梳妆”。
如此美景,真让我怀疑是否进入了人间仙景,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古人历来写诗表达对漓江的那份惊赞之情。之后,我们下船入住到当地一个挺有名气的叫做“漓江沙洲绿”的农家乐家中。这里也是令我感触非常深的一个地方。它就在绿树婆娑的漓江边。那里一列列,一丛丛的翠竹,似为江河编织起绿色的藩篱,与碧澄的漓水相应争辉。它们远看似凤凰的尾羽,孔雀的彩屏,为白里漓江画卷点染了生命的绿色。在漓江沙洲绿这家家庭旅馆里,我们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可口的饭菜至今也让我回味无穷。
晚上,躺在那舒适温暖的床上,聆听窗外,我想起了明代诗人俞安期的诗: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我们在沙洲绿呆了两天,真正算是做了一回桂林神仙。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