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以前的出行,到现在才写出一篇游记,也真是懒得可以了。只是刚刚写完了桂林,海南还没有写,不知道又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看心情了。
一、桂林印象
早晨8:45的飞机,从海口到桂林一个小时零五分钟。因为是淡季,机场人不多。摆脱了海南的燥热,一股清凉而湿润的空气裹挟而来,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地面还是湿湿的,做个深呼吸,好舒服的感觉啊!机场的绿化也很好,几棵椰子树在摇曳生姿,据说海南的霸王椰就是从
桂林引进过去的。 从桂林两江机场坐伊维克到汽车站,售票小姐有着娇好的容颜,一双很温和的大眼睛,很耐心地给我们介绍桂林的行程,虽然我们明确表示了不会住她们的民航酒店,她仍然微笑着跟给我们聊天,并给我们推荐如何游桂林和阳朔最合适。听到他跟司机说车上那几个老外在哪里下车,才知道他们管老外叫“那几个hello”,很有意思。总之呢,我们一下飞机就对桂林留下了很亲切的印象。到市里的路上,两边都是小小巧巧的山,连绵不断,圆嘟嘟胖呼呼的覆满了绿色植被。这里的山不象北方的山那么雄伟,很少有高耸或尖尖的造型,整个城市就象一个温婉的少女。
“桂林”这个名字得来缘于桂树成林,桂花也是桂林的市花。而桂林最多的树其实是榕树,榕树在南方是很常见的一种树木。记得还看过一个灯谜说是“半城桃李半城楼”,打一旅游城市,谜底就是桂林。而对桂林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小学时的一篇课文,大意是说桂林的山是怎样
的奇秀险,水是怎样的清静绿: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却让人对桂林有了无尽的遐想。再就是前两
年很风靡的那首歌“我想去桂林”,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没时间,趁现在我有了点闲钱也有了点时间,就赶紧到桂林看看吧!
尽管如此,我对桂林之行还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由于游客的增多,很多风景区早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譬如我所在的城市号称“泉城”,20多年前也确实是“家家泉水,户户垂”,可现在只是传说中的童话了。只是桂林这样的山水,无论如何,总得来看上一眼才能死心,也
不辜负它甲天下的名望。
二、漓江兴致
到汽车站买了到阳朔的车票,早就听说桂林的美,美在阳朔,不如就奔最精华的地方而去。阳朔的车站就在西街的街头不远处,我们直奔西街而去,打算找家客栈先住下,然后轻装出行,开始阳朔之行。 网上说西街上就有两家国际青年旅舍,下车我们就直奔国际青年旅舍而去。在这样的旅游城市,还是选择比较大的国际连锁字号比较放心。只是我们没有想到,加盟店让很多人感觉不到宣传中的实质东西了。设施很简陋,接待也没有网上说的热情,价格也比别家的要贵一些,实在很不合适。我们就出来重新寻找住处,一直走到西街的尽头——就是阳朔的码头,有风吹来,感觉更好了。本想在漓江边上找个地住,又怕太潮了。想想便又折回去,在西街的正中间有家“西城客栈”,临街的标间每晚70元。其实在淡季,本可以找到甚至便宜一半多的房间。可是,那样的房间不靠街,再加上刚才青年旅舍的打击,我们觉得蛮合适的,向左向右可以看到西街的商店和行人,而且里面装修的很顺眼,店里也很干净,店主是一个叫小雪的姑娘,很可爱。于是,就欢天喜地地住下了。据网上说,坐在“月亮下咖啡”的二楼喝咖啡,欣赏西街是一大享受,我们就在月亮下旁边。推开窗的正对面就是一个叫做“碧莲峰”的小山头,说是象莲花的花瓣,又因其长满了绿色植物,故名“碧莲”。
接下来,我们找了个当地的导游──邓大姐,人也很朴实,孩子出去上大学,家里也没地可种了,就靠当导游打发一下闲暇时光。事实证明,我们还是很有眼光的。我觉得邓大姐可以说是阳朔人的一个代表,人特别好。这边的人都很好,从机场巴士的售票员到开船的船夫,给人感觉都很质朴,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的面目全非。特别是我们刚从海南来到这里,更觉得好了。 接着我们去游漓江,都说兴坪至阳堤段是漓江的精华部分。我们便从阳朔坐车到码头,一路上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两边的田地里是金黄的油菜花,还有不知名的小白花,再远处便是小小的山峰一个挨一个,错落有致。天阴阴的,偶有几滴雨点落下,这样的天气太舒服了。途中还经过了一些个有着古朴民宅风格的小镇,有些是渔民的家,象是回到了古代的世外桃源。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石头一块一块的,两岸是一蓬一蓬的凤尾竹,小山们都倒影在水中,就真的跟我们看到的新版20元的人民币北面的那幅叫“黄布倒影”的画一样,只不过,颜色要换成碧绿的。我拍了一张照片,跟人民币上的一模一样。 我们坐的是顶蓬可以拉开的船,有很清新的风吹来,让人不由自主地要深呼吸。船家不停地跟我们讲两岸的山都叫什么名字,哪个景点又叫什么名字,这时候才知道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实话,这么美的景色看多了也是审美疲劳。正当有些疲劳的时候,到了漓江上的名景“九马画山”了。这座山不是圆的,山的一侧象是被利剑一下削去,成了一个立体的平面,平面上有一些浅色的痕迹印在上面,形成了九匹
马的样子。相传它们本是天宫神马,偷下凡间在漓江边饮水时,被一画工看见想描绘下来,结果马群受惊,慌乱中误入石壁而永留人间。据说,当年周总理游漓江时,花了3分钟就看出山上的九匹马。说实话,看出这些马确实是要发挥想象力的,大概因为它们都是神马变的,所以形态莫测,与一般马不同吧。我也赶忙数呀数呀,结果数出了11匹,很难说是不是的也都算上了。倘若我是什么名人的话,想必又一个典故要流传下去了。既不是,只能带着遗憾继续行程。 后来船家告诉我们,把九马画山逆时针旋转90度,会看到一个男人的头像。我们把数码相机转过来看,果然看到一个男人微仰的头,还有喉结,鼻子和眼睛也都很形象,真是佩服人的创造力了,没有什么发现不了的。
清朝大才子袁枚写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叹咏:“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这样的兴致,令人隐若见其荡舟前行,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十里画廊景致,也只有此处才有。 行驶到中间的时候,船会靠岸,会有一些当地人兜售手工打磨的石头工艺品。他们说是从深山中采来的溶洞里的石头,大多是白色至深红色的,自己手工做成小鱼啦,小月亮啦,圆的方的椭圆的形状啦,用大红色的丝线串起来,两个一串的卖给游客。很漂亮。特别是把它们放在水里的时候,颜色很生动。正当我们买小石头的时候,一个老头骑着水牛高歌而来,乍一看还以为这洞天福地冒出一得道世外高人,后来才知道是出租水牛照相的,一块钱一次。导游说,老头一贫如洗,挣了钱就去买酒喝,整个就一酒鬼。我们看那酒鬼,很快乐,很友善地给我们推销他的水牛。那水牛没有鞍和缰绳什么的,背上的毛都被他揪得脱了一片,依然很温顺地看着我们,很安全。想起我们这儿的动物园里,跟真
老虎合个影就要一二十,而且还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简直是谋财害命。
漓江两岸的山都长的很形象,什么青蛙跳江啊,雄狮看九马啊,手套山啊,神笔峰之类的比比皆是。只要肯发挥想象,无处不可命名。一路美不胜收啊!真想在这里做一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山野村夫,从此不管世间千年事,只享山中一日乐。
三、繁华西街
再返回岸上的时候,夜暮已悄然来临。西街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繁华,很多酒吧都是24小时营业的,而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早晨从晚上开始。在这个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周末的夜晚,酒吧的上座率仍然很高。都12点了,外面还有穿梭的行人,兴奋的人们还在喧哗,把两层窗户都关上
了才安静下来。早晨的六七点钟,西街还很安静,安静的跟任何一个小城市的小街没有什么不同,除了那些几百年的老房子。 这里的老外很多,据说,仅次于丽江的大研古镇。但我以为,比丽江还是差了许多,因为丽江的酒吧就在河边上,灯影幢幢,流水潺潺,再放一盏河灯,带走尘封的心事,带去无尽的想象。这里只是古建筑里的外国人多一些,是个练习口语的好地方,街口好象就有一家叫做巴克兰的英语学校,酒吧就是他们定点实习的地儿,这主意不错。无事的下午,坐在街的一隅,记一些心情笔记,聊一些重洋外的新鲜事,啜一杯咖啡,是不错的享受。
网上很有名的那家“没有饭店”,已经拓展了很大的店面,不过看去人并不算多。而且,就算是在这样的地方,也有倒闭的酒吧。在一个小小的如果吧前面,两个长得象野人的老外围着一盆炭火在谈些我们听不懂的话题。还有的酒吧里有歌手在现场唱歌,吉它随着身体一起摇摆
。这些歌手白天就坐在街旁,调试他们的吉它,研究蝌蚪般的五线谱,还蛮敬业的。还有一些卖饰品藏器的店,跟别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小店卖现画的T恤衫,画画的是个年轻的姑娘,画的《向左走向右走》跟几米画的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因为几米是原创所以红了,而模仿
者的赝品就不值钱了。 晚上美美地睡了一觉。一夜无梦,真难得。
四、遇龙河漂流
骑行阳朔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西街头上租自行车的很多,有山地变速的,有淑女车,均8块钱一天,还有一种两人车,只要不是很崎岖的山路,二人车还是很有情调的,10块钱一天。在邓大姐的带领下,我们租了车子往遇龙河方向而去。去朝阳码头的路上,有三三两两卖花的当地妇人,她们把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李花,还有当地的茶花,编成一个个的花环,再好一些的就放上一两朵康乃馨。才两块钱一个,还可还价至一块。
如果说漓江的风光是大家闺秀式的明朗清新,那么遇龙河的十里画廊就是小家碧玉式的温婉秀丽,遇龙河的水特别的清,两岸山的倒景,竹的倒景,竹筏和人的倒景都看得清清楚楚,水草和河底的卵石也能看得清模样。坐在竹筏上,把手垂下去就可以摸得到清澈的水。遇龙河最好选择在夏天漂流,可以穿着泳衣随竹筏一同向下漂,人多了还可以打水仗,很好玩的。嗯,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再来。
这次漂流,我们需要路过11个堤坝,最后到工农桥下船。竹筏由10根粗细均匀的竹子绑在一起,中间部分绑着两个竹椅,船夫把自行车放在竹椅后绑好,他在船尾划船。上筏后,竹子之间的空隙里就会有河水漫上来,一开始还觉得很害怕。我们去的时候,水还没有漫过堤坝,每
过一次堤坝都要经历一次水花翻溅的惊险过程。快到坝的时候,我们先下筏走到坝上,船夫把竹筏拖到坝上,前端悬空约二分之一,以不掉下去为限。然后我们坐上去,他在后边使劲一推,竹筏便“啪”地落下有一米多高的河里,同时我们的脚都要抬得好高,以免被溅起来的水花弄
湿,好刺激啊!都喜欢上这种漂流了。
遇龙河上有逆流而上划着竹筏卖东西的,有荔浦芋头,桔子,沙田柚。荔浦芋头最早是在《宰相刘罗锅》里看过有印象的,个头特别大,味道也很好,曾是荔浦给皇上的贡品。后来发现在我们的超市里就有卖。桔子是我们上竹筏前,有两个老太太颤巍巍地卖两块钱一袋,看在她
们那么大年纪的份上,我们买了一袋。上了竹筏后有一搭没一搭地剥开一尝,味道却是非常的美,水分充足,口感清冽,只恨没有多买几袋。沙田柚是当地的特产,别的地方的柚子都很酸,而这里的柚子却有一股甜味,苦中带着的甜。
遇龙河上有鱼鹰捉鱼的表演。为了防止鱼鹰把鱼吃下去,渔夫便把鱼鹰的脖子用绳子系住。于是,捉住了鱼的鱼鹰只能把鱼吐出来,完成一次出色的表演。说到鱼鹰这种动物,又叫鸬鹚,小学课文学过,一般都是黑色的羽毛,据说肉特别的难吃,味道也很难闻。在阳朔的码头上
,就有一个老头扛着一根扁担,扁担的两头蹲着两只鱼鹰,用绳子把它们的脚系在扁担上,两块钱可以跟它们合影。
在山绿水清人少的遇龙河上,看天气阴阴的,闻空气潮潮的,太爽了。中间也会路过一些景点,比如回音壁,说明这儿的山大多是空心的。而且,山洞也很多,船夫告诉我们,这里号称有“十万大山”,而且每座山都有不同的名字。真是“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啊!大概过
了两个多小时,便到了我们此次飘流的终点,依依不舍地下了竹筏,去看月亮山和大榕树。 月亮山是在一座小山的山顶有一个中空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顺着赏月路向前走,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开始看到圆月,然后看到半月,最后看到的只是月牙儿了。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不由得慨叹自然风物的鬼斧神工。
大榕树离月亮山不远,看这棵1400多岁的长寿树要花18块钱的门票。据说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就是在这里定情的,所以又被叫做爱情树,才成为阳朔一景。不过,我在海南的热带植物园看那棵被朱容基总理命名“大团结”的大榕树,还是免费的呢!现在专门去看一棵树,觉得不
值当的。
然后我们又去了龙门水岩,可能是个体老板开发的,门票很不规范,可以打很大的折扣。水岩的入口处是一个很狭窄的洞口,需要划着小木船才能进去。而且,每个人发一个安全帽,一个探照灯,里面没有光,只简单地搭了一些铁架子和木板。刚进去的时候有点害怕,里面太原
始了,没有任何人工雕饰过的痕迹,只能靠自己小心。不过,景观好的出乎意料,那么大的一座山都是空心的,百折千回无处不风景。各具特色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有的钟乳石和地上的石笋都长到了一起;有的地方象黄龙的钙化池;有的地方象梯田;还有小瀑布;有可以洗泥巴浴
的地方;水里还有游来游去的小鱼,味道应该很美吧……
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手能够到的钟乳石的尖部都被掰了去,不象我们这边,会用铁丝网把它们保护起来。这才知道桂林的旅游市场有多不规范,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个体老板当然不会过多的投资到溶洞的保护设施中去,节约成本才能收益最大化嘛。虽然没有光
透进来,但是却有风不知从哪里吹过来,问导游也不知道。不过,这里适合探险,体力不好的人是不行,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蹲着才能通过,不带安全帽的话一定会碰个头破血流的;还有,太胖好象也不行,挤来挤去的容易划出伤痕。
水岩的外面就是一片橙子林,看林的老太太很执着地要卖一块钱一个,不还价。可以任意下林里去摘,大小都是一样价。摘了两个这样的天价橙子,味道却一点也不好。还品尝了当地的名吃“啤酒鱼”,好倒是好,不过,鱼不去鳞的吃法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可能因为水好的缘故
,漓泉啤酒很好喝。
五、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征用了阳朔当地的600多位当地居民在漓江江上实景演出,渔民们在漓江上捕鱼劳作、休闲对歌、织网晒网的生活情景通过演员的演绎配以光色的变幻和歌声一一呈现。我曾看过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奔放的舞蹈和音乐也是通过当地少数民族来演绎的,只是舞台是在室内。只有张艺谋把室内的艺术搬到了江上,从此山水实景演出又为他的导演生涯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江面上浮起一层薄雾,身后的竹叶沙沙作响,天上没有星星,月亮只露了一下脸便又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远处搭在漓江上的大舞台被灯光打得如同白昼。如此大气的舞台也只有老谋子才能想象的出来,而灯光的颜色也是很绚丽,大红、金黄、湛蓝、深紫……光与影的结合表达到
极致。色彩饱满、音乐动听、情节难懂……张氏震撼再一次显现出他的魅力
。 如果买票进去的话,最低的票价是188元,很奢侈的艺术享受。我们租了一只小木船溯流而上,一样可以在江上看到远处的舞台。坐在小木船的板凳 ,江水不停地从上游流下来,觉得船一直在荡,自己一直是动的,赶紧把山作为参照物,以确定自己是不动的。70分钟的演出,船
夫给我们介绍每一幕是表达什么意思,大致是怎么样的,很有意思。
演员们撑着竹筏从四面八方涌向舞台,灯火随着竹筏穿梭,音乐在山水间流淌,水面上有灯光在闪烁,偶然还会有路过的打渔人,仿佛对远处的人文演出已失去了兴趣。间或还会出现月亮的造型,有萤火虫,有小蜜蜂,还有许多我看不出来的造型。
觉得最奇特的体验是居然可以在这样的夜晚,以这种方式观看如此美妙的演出,不论在何时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回味无穷。
六、桂林一瞥
本来打算去龙胜看一眼梯田的,可惜那里的山民与承包梯田的公司正在因利益分配不公闹纠纷,梯田暂时谢客,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只得恋恋不舍地打道回桂林。离开阳朔的山水回想时,觉得那里真是一个世外桃源。无俗事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游山玩水,逍遥自得,
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管尘世是几世。
回到桂林,看到象鼻山时就没什么感觉了,那只汲水的大象颜色看起来很苍老,水也太少,伸长了鼻子也够不着漓江的水。转出来到正阳路步行街,和别的步行街一样,这里也是一个上午冷清下午以后繁华的地方,小逛一下到KFC休息。桂林的KFC很难吃,不管是玉米还是汉堡都不如北方的口味好。说起来吃了这么几天的米粉,连面条、方便面之类的米粉的亲友团都不能吃了。
桂林是一个很干净的城市,是全国十大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初春的柳树已经开始发芽,风很大,但却不象北方的风,飞沙走石,彻骨的冷。这里的风只是凉,而且没有卷进头发和衣服的沙尘,走在街上很爽。一不小心就逛到了李宗仁的官邸门口,真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啊。而且
桂林的城市建设很好,围绕两江四湖开通的环城游,一不小心就会看到水岸和楼台亭榭,生活在这里的人真是幸福。
这里的100路观光公交车是双层巴士,上面那层没有车顶,坐在上面可以看两边的风光。这是别的城市没有的。我所在的城市,就算在车厢里,飞尘还恨不得见缝插针。而且,这里报站名很好玩,比如说“桂林站到了”,他们报的是“桂林站 站到了”,每次都要多加一个站字,
不知是这里的人作风严谨还是六个指头挠痒痒。
再回到熟悉的城市,依然没有风景。我时常会在遐想中回望,如果可以,我还会去阳朔,进行深度旅游,把自己的脚印留在那里的山山水水中。希望时光的流逝不会带走那里的淳朴,不会污染那里的水域,给心中留有一片永远的桃花源。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